清明节气饮食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
《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养生要顺应天时,是自身的阳气、精神、情志也像现在自然界的万物一般舒展畅达,充满生机。养生重在生发养护阳气,培补正气。
春为发陈,清明为春季,“肾气以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此时木火之气渐旺,宜降火护肝,多吃些辛凉之时令菜品:荠菜、茼蒿、芹菜、马齿苋等可以发陈气,平肝火,最适合容易上火的人。平日有腹泻胃寒之人要注意不可过量,不可生吃。
少吃:少肥肉,人造奶油(植物黄油糕点),麻辣,火锅,酸味、羊肉、白酒、辣椒、胡椒等。
酸味食物收敛气机,春季为发陈,若多食酸则会令气机不能顺畅升发,违逆春令,故乌梅、柠檬类酸味食物要少吃。
郁闷时常喜欢吃“可口”食物,因为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增加情绪的稳定,但不要多吃脂肪和糖含量高的食物,会增加体内的湿气,阻碍气机运行还能增加心脑血管、糖尿病发病率。若吃肉,选择瘦肉、海产品。甜品多用水果替代,少吃人造奶油的糕点。
《云笈七签》“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吃热物,并焙衣服”。所以像羊肉、白酒、辣椒、胡椒等热性食物春季要少吃。
忌吃:动物血、驴肉、鹿肉、百草心、黄花菜、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小蒜、韭菜等。
孙思邈:是月(清明、谷雨)勿杀生以顺天道。勿食百草心、黄花菜。《金匮要略》曰:“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故整个春季都不宜吃动物肝脏。
荠菜,苦、涩、寒、无毒,入肺、胃、大肠经;祛风利湿,燥湿清热,健胃理气,收敛固涩,止血止痛;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特殊的香味可以醒脾开胃,时令蔬菜,大家趁鲜食用哦。
清明之后,阳气生发迅速,养好脾胃,积累能量,从给胃减轻负担的角度来说,被煮的稀烂的粥,为春季被胃消化后的食糜差不多状态,胃不再需要对其进行研磨、消化,可以直接送入小肠进行吸收。喝粥本身没有错,可以试试小米粥。小米味甘色黄,两者皆入脾胃,《本草纲目》中说它:“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北方妇女生宝宝、坐月子,是不吃荤的,主要是吃小米粥。
养胃需要软濡,但不能一味都是软的,那样消化功能会退化。养胃粥中适当加入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黑芝麻、红枣、薏仁、山药、莲子等。
想要增强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早上可以喝一碗粥,体质调养平台特针对不同体质人群推出九种体质调养粥,针对冬至节气,加入润燥清肺药食同源食材,这样可以有润肺养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的作用。
1、先将荠菜用开水过一下,捞出沥干备用;鸡蛋用油炒好,茯苓打成细粉备用;
鸡蛋黄,又名鸡子黄,甘,平,入心、肾经;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胎漏下血,烫伤,热疮,湿疹,小儿消化不良等。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材料:香椿苗200g、首乌苗200g、核桃仁、香油、盐、蒜、姜、陈醋、生抽。
4、加入适量盐、生抽、陈醋、香油拌匀即可,喜欢吃辣椒的朋友可以加入适量油辣椒。
1.在香椿里加一点生粉,一来可以去除里面多余的水分,而来可以增加蛋液的粘稠,这样炒出来的香椿炒蛋不会让蛋和香椿分散。
2.蛋液倒入过后,记得要用中火,大火会让蛋液变焦,同时不要去翻动蛋液,可以把锅子拿起,转动锅子,让蛋液流到四周,这样就可以煎出完成的蛋皮。
香椿,辛,凉,燥湿清热,收敛固涩;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首乌苗,苦,甘,涩,微温,入脾、肺、肾三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治疗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
温馨提示:以上食材皆药食同源,该食疗有健胃理气、祛风利湿、补气血的功效。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寄希望于寻找一方一药,或者用某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获得健康。
长寿和养生,不是吃药、药膳、针灸这些治病的方法,而是将顺应自然去活着的道理融入到最平常的生活中去。
中医健康管理就在身边,关心您,我们最专业!王敏医师不仅是您和家人的私人健康管理医师,也是您一生的朋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