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养生夏季补阳8个小办法
夏季温度升高,空调、冷饮、冲凉成了人们喜爱的消暑方式。正是因为过热的天气,让人们忽略了“阳气”,容易邪气侵体。因此夏季养生必须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阳气就像普照大地的太阳,太阳若没了,大地就会杂草不生,那人的阳气没了呢?那可就真的——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就好比我们把锅放在火上烧水,这个锅就像是我们的身体,锅里的水就是我们身体流动的血液,而火散发出来的热和温度就是我们身上的阳气,而这种热能让锅里的水沸腾起来,甚至会顶开锅盖。
所以阳气对于人来说,它不仅能温煦脏腑,能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它还像士兵保卫城池一样让我们免受外邪病袭。它更是运动的,外向的、兴奋的,并充盈我们周身的。
现代人阳气不足的太多了,包括很多疾病也都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比如肥胖、肿瘤,不孕不育等等。
肿瘤的本质就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所有“阴成形”的慢性病,大部分都是因为阳气不足。
此时再加上阳气不足,无法抵抗外邪时,会进一步耗伤阳气,久而久之导致阴物(瘀血)积聚成形,演变成疾病。
除此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女性的子宫就像大地土壤,常年晒不到太阳,没有阳气的温煦,冷得像冰箱,那它又如何孕育出生命果实呢?
其实,反观我们自身,长期生活在空调、冰箱、水果、冷饮无处不在的世界。很多人再加上思虑重,常感焦虑,难以放松……阳气是真的不足啊。
夏天也要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在中医上叫“以阳补阳”。很多女性担心夏天晒太阳会晒黑皮肤,脸上晒出黄褐斑和雀斑,其实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了。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人离不了饮食,饮食调养对养阳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一通,殊不知,这样最伤阳气。遇凉气时,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建议此时避免直吹空调,且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在这一季节进行艾灸养生。夏至节气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中医认为,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在炎热的夏天要静心,心静则阳守,汗液也会减少。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生活上不宜过于贪凉,不宜在露天过夜,也不宜在阴凉潮湿之地睡觉,不宜吃过多的冰冷食品,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无数研究报告充分表明,始于宫廷、被明清十余位帝王奉为“养生至品”的龟龄集是补阳扶正的养生佳品。
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曾在《中国宫廷医学》中说:“龟龄集是宫廷常用的平补五脏之药,也是治疗虚损重症的常用药,其方秘而不传。”龟龄集之神奇,温补肾阳,益精填髓为主;健运脾阳,增进食欲为辅,补泻兼施,扶正不留邪,展现中医组方之大成。
广誉远龟龄集酒精选人参、天冬、肉苁蓉、枸杞、熟地、怀牛膝等16味道地食材,传承数百年的古法酿制,严苛的选材,四年用心备料,一道道工艺酿出来的酒,具有延缓衰老抗疲劳、青春活力的效果。其酒中的天冬、枸杞、熟地,滋阴养血,阴中求阳,助阳气生化无穷,又可避免阳气燥热伤阴,温而不燥。
夏季,阳气旺盛,此时饮用龟龄集酒可以顺时养阳,驱散体内积滞寒邪,防治未病,心康体健。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