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人人聊健康 > 四季养生 > 正文

养生之法要顺应自然_读书频道_凤凰网

来源:天天说健康 时间:2018-04-20

  《王凤岐带您走出养生误区》王凤岐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本书是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王凤岐教授近千场养生讲座内容精选。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养生误区。作者以多年的临床经验给时下一些养生保健热点问题赋予新的解读,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剖析了当前养生热潮中值得人们反思和重视的一些健康问题。既有高屋建瓴的养生大道,也有具体病症的解说剖析和养生方法指导。书里涉及的大部分内容,被各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印刷成册,作为员工健康知识读本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者简介:王凤岐,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原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世界骨伤联合会总监。国家中医药管�

  2003年爆发的SARS(非典)让我们现在还心有余悸,2009年的H1N1(甲型猪流感)更是让全球人惊慌,而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感叹,为什么人类身体的免疫力在这些“风暴”面前如此弱不禁风?

  免疫力在中医认为就是“正气”。中医称机体对外来的抵抗为“正气”,称造成人体患病的各种因素都为“邪气”。《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用现在通俗的话讲就是当免疫力比较强时,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不能侵犯人体。古代医家也一直强调“未病先防”。如何防未病呢?就是使人在患病前将人体的“正气”扶好。只有阴阳调和,“正气”充足,我们才能少生病。

  如果把人的健康状况比作一桶水的话,那么“桶”就是身体,“水”则是正气。如果您的桶有10个洞漏水,那么只堵一个洞是一点用也没有的。而现如今不少治疗方法就是只堵一个洞,也许这个洞是最大的,却不能止住桶漏水,而想要“不漏水”,只有把全部的洞都堵上才行。如何“保养”桶呢?很简单,“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顺其自然就好了。

  有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选择冬泳,然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种运动却不是科学的选择。《黄帝内经》上说,冬天是“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阳气收藏,不可烦扰以泄阳气”。因此在养生方面,冬天我们要坚持“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然而冬泳以及洗冷水澡,很容易会出现寒气入侵体内的状况,从而耗损人体阳气,这是违背大自然的正常规律的。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因为冬泳或者洗冷水澡而感冒着凉或者患上关节炎的患者,所以,我奉劝那些想要以冬泳来提高免疫力的朋友,还是取消这个念头好。

  不仅是冬泳,生活中一些其他的不科学生活方式也会让我们的正气在不知不觉间消耗。您看,如果发烧了,很多人喜欢用冰袋降温,也就是常说的物理降温,其实中医是最反对这种方法。因为用冰袋降温,虽然温是降了,但实际上却是把“病”给截到里面了,没有发出来。中医则是首先看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发热,是表热还是里热,然后再治疗。不仅仅是发热,很多时候,像脸上长痘痘、嘴上长口疮都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表,得让它出透,把毒发出来就好了;相反,如果把它捂到里面,当时是好了,但它肯定年年发,甚至回去就又发了。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反反复复地治,病情甚至还有更加严重的可能呢!

  对于疾病,中西医有不同的看法。像过敏性疾病,您不能只考虑是免疫力低下的问题,这很可能是受风引起的。所以,西医讲荨麻疹患者可以洗澡,中医就不主张洗澡,因为荨麻疹本身就是过敏引起的,若是再洗澡、再出一身汗,绝对会使患者病情加重。除了少洗澡外,可以给患者吃点薄荷、桑叶、菊花等,这样对治疗疾病是有很好效果的。

  面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西医常常选用激素。我们不能否认,激素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是有用的,但经常使用激素也是最伤害免疫力的。因为激素相当于中医补肾壮阳的药,它养阴的成分少,所以人用了激素后,很容易破坏正常的阴阳平衡。西医往往重在速效而少于远效。而中医治病是慢慢调理的过程,它就像种花那样换点土、弄点水,慢慢地调,让其自行开花结果。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中医往往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首先,补气补血。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充足,人的“正气”才会强,脏腑才会正常工作,才会不生病;相反,如果脏腑气血不足,就像我们吃不饱饭就去干活一样,人特别容易累,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时间一长,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所以补足气血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健脾益气或滋阴降火。人的体质各有不同。中医认为,胖人多阳气偏虚,体内多痰湿,容易气虚,因此健脾益气是虚胖之人补本的方法。这类人不妨在平时多吃点冬瓜、木耳、山药等补气健脾的食物。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往往阴虚火旺,平时要多吃点百合、蜂蜜、苦瓜等滋阴降火的食物。此外,阴虚还可能生内火,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瘦人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发火的原因。

  再者,健脾开胃也可以提高免疫力。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人体的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如果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外邪不易侵犯;相反,如果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则会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毛发枯萎无光泽,外邪极易入侵。所以说,健脾开胃也是提高免疫力的一种方法。正因为如此,中医才强调脾胃的调养和补益,甚至在古代,就有医家提出了“补肾不如补脾”的说法。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病人或中老年人,我们常主张运用“益气”和“补中”的办法来加强后天的功能。这种类型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点薏米、大枣、花生等健脾开胃的食物。当然,经常吃点锅巴也有健脾的功效。再就是喝粥。粥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饮食,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粥是养脾胃的无上之食。您看,明末清初的曹庭栋虽然“幼有羸疾,俗所谓童子痨”,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但他仍活到90多岁,被世人称为养生学家。在他的《老老恒言》中列有100个药粥方,“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竞食粥,亦能体健享大寿”。

  此外,补肾也是可以强正气的。肾为先天之本,经常补肾可以固正气。然而,我们现代很多人都认为补肾的药就是壮阳药,其实这是不对的。补肾不能单单补肾阳,只有滋阴补肾才是正道。

  饮食中哪些食物可以补肾呢?比如说海产品。首先海产品属于海中动物,比较咸,中医讲咸能入肾。此外,海产品为血肉有情之品,有养阴和补阳的作用。当然,对于那些过敏患者来说,还是少吃海产品为好。

  对于免疫力低下者,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整天补锌补钙,把自己弄得像个维生素集中营似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我们平时只要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便可促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当,使得正气旺盛。

  人生在世总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让我们有苦说不出。就拿“拉”来说吧!也许不少人认为“大便”不雅,可是当大便拉不出来时,那种难堪想必会令许多朋友难忘。

  便秘,中医又称为大便秘结,多为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从根源上来讲,便秘主要分实证和虚证两种。所以,我们在面对便秘时,不要随随便便就拿泻药来解决问题,或者随便找个治疗便秘的偏方来泻便,而需要对症下药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有不少人便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香蕉。不错,香蕉是有缓解便秘的作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便秘都可以用香蕉来“搞定”。因为香蕉味甘,性寒,入肺、大肠经,而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对于肠胃积热所致的实证便秘有效果。但其对于虚证便秘来说,吃了反而会不利于通便。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用香蕉治便秘还是慎重一些比较好。

  如何区分实证和虚证呢?方法很简单。如实证便秘往往表现为身热面赤、嘴唇发干,还有口臭。这多半是因为平时辛辣、烧烤、油炸等厚味食物吃得过多,致使肠胃积热,耗损津液所致。而虚证便秘,则属脾虚运化无权,肠道传送无力血亏津少造成,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头晕,特别爱出汗等。

  按人群来分,老年人的便秘以虚证为多。因为人岁数大了,体内的阴阳气血就会失衡、亏虚。再加上老年人本身饭量不大、活动少,大便自然就干燥。您想,老人肚里本来就没有多少东西,且活动又少,时间长了,水分都给吸了回去,大便能不干燥吗?若再加上他们的肌肉没有力,越来越着急,越着急越上火,便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当然,也有些人满不在乎,认为只是一个小小的便秘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您要是真这么认为,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便秘虽然只是“小”问题,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却是巨大的威胁。我们发现不少人都是因为便秘而死在了马桶上,如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就是因为上厕所时冠心病突发而撒手人寰的,而他突然犯病,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有关。

  便秘有这么厉害吗?当然了!您想啊,由于便不出来,人往往会使劲,血自然也就会冲到头上了。而血上来了,大便没下来,人就出问题了。所以,精神放松对于便秘患者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

  如何解决老人的便秘呢?我认为,没有必要非用润肠的药物来解决,生活中的几个小动作就能够让便秘在不知不觉间消失。我们知道,老年人不爱运动是造成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除了经常散散步、运动运动之外,不妨在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之前,先用右手按照顺时针方向以肚脐为圆心,沿腹部四周按摩100圈,再用左手逆时针方向按摩100圈,最后仍用右手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100圈。在这里提醒您的是,一定要按照这种方法按摩,因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按摩腹部若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这个路线来按摩,则可以促进肠胃蠕动。

  当然,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像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淡盐开水,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一些韭菜、菠菜等润肠的食物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里教您几个坐马桶的小技巧。如果排不出大便来,不妨用双手捧着下巴往上托,不一会儿,肛门便会有要大便的反应,这时再稍稍用力,大便就会很容易排出来了。有点提壶揭盖的意思,上通肺气下通大肠。

  此外,您也可以在便秘的时候用双手食指指肚按揉鼻子两侧的迎香穴几分钟,也有效果。中医经络学认为,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曾有歌诀说道“食指甲侧,商阳并生”,由此可见,用食指指肚按揉迎香穴,可以间接和直接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有力地促进大肠经的气血流通,加快大肠的蠕动,进而顺利排便。

  以前也有人在便秘或者感觉排便未尽时,用左右手交替按压位于手上的合谷穴,结果直肠肛门就有排便感觉。这种办法对促进排便也是有效的,您不妨试试!

  天枢穴也是促排便很好的穴位。您也可以用左手食指指肚用力按压左侧的天枢穴,使之有明显酸胀感。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又为胃经的腧穴,因此可以调节两经的经气,起到调肠和胃的效果,从而使粪便顺利排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天天说健康 copyright owner Wang Yi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Top